有視頻也不一定有真相?專家點破食品安全謠言7大套路
“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因為食品造假的行為讓人深惡痛絕,所以一些有圖甚至有視頻的食品造假行為更是讓人氣憤并對用此辦法爆料的事實深信不疑。然而從注膠螃蟹到塑料紫菜,再到近日流傳的塑料大米,一些看似聲情并茂,現(xiàn)場感十足的食品安全“事件”,終究在科學和常理面前露出了馬腳,最終以被辟謠收場。對此,食品安全科普工作者鐘凱撰文,對近期“爸媽朋友圈”中熱傳的7個食品安全謠言進行了梳理,總結(jié)出食品安全謠言誘導性標題的6大特征,并闡述了簡單的破解辦法。
【塑料大米】
套路:網(wǎng)上有關(guān)塑料大米的視頻共兩部,第一個視頻中,一名女性消費者錄制視頻稱因為手感更粘所以其所購買的大米是塑料做的。第二個視頻中,一男子不斷將一個個塑料袋放入一臺機器,經(jīng)過熔解、拉絲、切割等工序,最終生產(chǎn)出一粒粒狀似米粒的白色固體。視頻配有文字稱,這就是假大米的制作過程。
真相:實際上這些塑料顆粒是工業(yè)原料,不可能拿去當大米賣。一方面是因為顆粒形狀一看就不像大米,更重要的原因是塑料顆粒比大米貴得多。
【塑料紫菜】
套路:視頻中有消費者表示,其手中的紫菜泡了之后撕不爛,是塑料做的。
真相:塑料薄膜價格遠超紫菜,實際上是紫菜長得比較老的。
【假雞蛋】
套路:網(wǎng)上經(jīng)常有報道稱消費者買到了假雞蛋,有的蛋黃像橡皮一樣有彈性,有的顏色異常。
真相:異常雞蛋都是真雞蛋,有的是因為被凍過,有的是因為雞的輸卵管炎癥,有的是因為雞的飼料問題。另外,還有個視頻是批量做假雞蛋的,實際上是制作玩具,而其售價也比真雞蛋貴得多。
【假包菜】
套路:網(wǎng)絡(luò)流傳一段視頻,有人用一些像蠟和塑料的原料做成圓白菜。
真相:是日本人發(fā)明的制作食物模型的方法,可以用于飯店、商場展示的菜肴模型、早教或?qū)W校教育的道具、家居裝飾、游戲道具等。
【注膠蝦蟹】
套路:視頻中,一女性消費者自己買到了注膠的皮皮蝦。
真相:實際上視頻中的黃色部分是皮皮蝦的蝦黃。另外,還有的視頻中,有吃螃蟹的發(fā)現(xiàn)打了黏糊糊的膠,其實那是蟹膏。
【西瓜打針】
套路:每年夏天都會上演的西瓜打針傳言,讓瓜農(nóng)很傷心。
真相:西瓜內(nèi)部為實心很難注射進物質(zhì),即時用針管外部注入其他物質(zhì),瓜瓤很快就會爛掉。西瓜的甜度和口感是通過良種選育和田間管理獲得的,并非傳言中的打針。
【面條加塑化劑】
套路:網(wǎng)絡(luò)視頻中,有消費者用水洗面條,結(jié)果洗出來一坨黏糊的東西,并稱其為在面條里加了塑化劑和膠。
真相:塑化劑價格遠超面粉價格,實際上水洗出來的是面筋,成分以蛋白質(zhì)為主。
對于上述有圖有真相的食品謠言,鐘凱表示,朋友圈中有圖有視頻的食品安全“事件”,不一定真實。特別聳人聽聞、可以直觀感受、便宜的食物造假、非山寨的知名企業(yè)產(chǎn)品造假、朋友圈本地生活號轉(zhuǎn)發(fā)、“趕緊轉(zhuǎn),再不看就刪”等誘導性標題等6大特征的食品安全信息是食品安全謠言的可能性很大。
“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因為食品造假的行為讓人深惡痛絕,所以一些有圖甚至有視頻的食品造假行為更是讓人氣憤并對用此辦法爆料的事實深信不疑。然而從注膠螃蟹到塑料紫菜,再到近日流傳的塑料大米,一些看似聲情并茂,現(xiàn)場感十足的食品安全“事件”,終究在科學和常理面前露出了馬腳,最終以被辟謠收場。對此,食品安全科普工作者鐘凱撰文,對近期“爸媽朋友圈”中熱傳的7個食品安全謠言進行了梳理,總結(jié)出食品安全謠言誘導性標題的6大特征,并闡述了簡單的破解辦法。
【塑料大米】
套路:網(wǎng)上有關(guān)塑料大米的視頻共兩部,第一個視頻中,一名女性消費者錄制視頻稱因為手感更粘所以其所購買的大米是塑料做的。第二個視頻中,一男子不斷將一個個塑料袋放入一臺機器,經(jīng)過熔解、拉絲、切割等工序,最終生產(chǎn)出一粒粒狀似米粒的白色固體。視頻配有文字稱,這就是假大米的制作過程。
真相:實際上這些塑料顆粒是工業(yè)原料,不可能拿去當大米賣。一方面是因為顆粒形狀一看就不像大米,更重要的原因是塑料顆粒比大米貴得多。
【塑料紫菜】
套路:視頻中有消費者表示,其手中的紫菜泡了之后撕不爛,是塑料做的。
真相:塑料薄膜價格遠超紫菜,實際上是紫菜長得比較老的。
【假雞蛋】
套路:網(wǎng)上經(jīng)常有報道稱消費者買到了假雞蛋,有的蛋黃像橡皮一樣有彈性,有的顏色異常。
真相:異常雞蛋都是真雞蛋,有的是因為被凍過,有的是因為雞的輸卵管炎癥,有的是因為雞的飼料問題。另外,還有個視頻是批量做假雞蛋的,實際上是制作玩具,而其售價也比真雞蛋貴得多。
【假包菜】
套路:網(wǎng)絡(luò)流傳一段視頻,有人用一些像蠟和塑料的原料做成圓白菜。
真相:是日本人發(fā)明的制作食物模型的方法,可以用于飯店、商場展示的菜肴模型、早教或?qū)W校教育的道具、家居裝飾、游戲道具等。
【注膠蝦蟹】
套路:視頻中,一女性消費者自己買到了注膠的皮皮蝦。
真相:實際上視頻中的黃色部分是皮皮蝦的蝦黃。另外,還有的視頻中,有吃螃蟹的發(fā)現(xiàn)打了黏糊糊的膠,其實那是蟹膏。
【西瓜打針】
套路:每年夏天都會上演的西瓜打針傳言,讓瓜農(nóng)很傷心。
真相:西瓜內(nèi)部為實心很難注射進物質(zhì),即時用針管外部注入其他物質(zhì),瓜瓤很快就會爛掉。西瓜的甜度和口感是通過良種選育和田間管理獲得的,并非傳言中的打針。
【面條加塑化劑】
套路:網(wǎng)絡(luò)視頻中,有消費者用水洗面條,結(jié)果洗出來一坨黏糊的東西,并稱其為在面條里加了塑化劑和膠。
真相:塑化劑價格遠超面粉價格,實際上水洗出來的是面筋,成分以蛋白質(zhì)為主。
對于上述有圖有真相的食品謠言,鐘凱表示,朋友圈中有圖有視頻的食品安全“事件”,不一定真實。特別聳人聽聞、可以直觀感受、便宜的食物造假、非山寨的知名企業(yè)產(chǎn)品造假、朋友圈本地生活號轉(zhuǎn)發(fā)、“趕緊轉(zhuǎn),再不看就刪”等誘導性標題等6大特征的食品安全信息是食品安全謠言的可能性很大。
- 消費品質(zhì)提升成車市變革核心動能(2024-11-19)
- “搖搖椅”并非“哄娃神器” 使用時應(yīng)有成人看護(2024-11-12)
- 聚焦進博會|頭部車企齊聚進博會 首發(fā)首展接連不斷(2024-11-12)
- 套餐費用易升難降 攜號轉(zhuǎn)網(wǎng)人為設(shè)障(2024-11-05)
- 糾正電影票不能退“霸王條款”(2024-10-28)